澳麦芽发芽工艺条件主要【控制浸麦度、发芽温度、发芽时间和通风。
一.浸麦度
大麦生长发芽、酶的形成和物质溶解↓所需要的浸麦度各不一样,发芽最适合水分含量为38~40%,酶形成和〖物质溶解所需的浸麦度则较高,为43~48%,麦芽类型不同,要求物质溶解的程度也不同,所需的⌒ 浸麦度也不一样,制备浅色麦芽在43~46%,深色麦芽在45~48%。
一般来讲,适当提高浸麦■度,有利于酶的形成和胚乳物质的溶解。但浸麦度高,麦芽色度也会≡相应增加。
二.发芽温度
过去只控制发芽过程中的麦层温度,并且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很大,在天气比较热的季节,特别是夏季,颗粒※呼吸旺盛时很难降温至工艺要求的温度,而冬天颗粒刚开始萌发缓慢。现代制麦车间制冷和加热设备都能满〗足工艺要求,从浸麦开始就可以人工控制温度,可以不受季节的影响。
恒温发芽 是指在发芽过程中温度々保持不变,高温和低温发芽的区别一般以15℃为分界线,高于此温度为高温发芽,等于或者低于♀此温度为低温发芽。要控制发芽温度始终保持恒温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,只能将温度□变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。
低温发芽,温度变︻化范围在12~15℃,冬季温度低些,夏∮季温度高些。低温时颗粒发芽均匀,生长于细胞溶解平行进行,蛋白质溶解均匀、溶解度高。因为根芽和叶芽生长缓慢,物质合成也慢,故乳胚中积累更多的蛋▲白质低分子产物,所以低温发芽更适合蛋白质含量较大的大麦。低温发』芽颗粒生长、酶的生成和作用都比较缓慢,发芽时间较长。
高温发芽 温度在17~20℃,最高22℃。高温时颗粒生长迅速,呼吸旺盛,升温快,生长不均匀。开始时酶的生成迅速,但后期不如低温发∮芽,颗粒的生长于细胞溶解不再平衡进行。蛋白质总的变化较多,分解快,但合成速度也快。高温发芽适合生产深色麦芽。
升温发芽 开始温度比较低,随着颗粒呼吸不断增强,麦层温度上升,开始发芽的温度一般是自然温度,受外界气温影响,冬季发芽开始一般在12℃,旺盛期可达18~20℃,甚至跟高。对于∩蛋白质含量较高、玻璃质粒较多的大麦,开始适宜采用低温发芽,如开始13℃,三天后提高到18~20℃。
降温发芽 开始∏采用高温,当颗粒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降低温度。现代方法越来越多的采用降温发芽法,这种方法要求在浸麦槽中浸↙麦度达到38%以上,当颗粒均匀露点后送入发芽设备,温度要求17~18摄氏度。在发芽箱内保持温度在17~18℃,两天内将水分逐步提高到最大值,然后降温到10~13℃。
三.发芽时间
过去,不同麦芽的发芽时间主要取决与大麦品种、生长年度等因素。如今,收到现代生产能力、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影响,浅色麦芽一般为6~7天,深色麦芽为8~9天。发芽温度越低、水分越少、麦层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,发芽时间就越长。
四通风
麦层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4~8%就可以抑制麦粒呼吸。因此,发芽前应通入足够量的新鲜空气,使麦层中◥有充足的氧,有利于颗粒发芽生长和※各种酶的生成。发芽后期,由于酶已经形成,所以可提高▓麦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,抑制麦粒呼吸和根芽的生长,降低制麦损失。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循环风的方法提高物料空Ψ 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。